13702651450
福建省厦门市平城区明德大楼5331号
浏览次数: 次 发布时间:2024-11-24 来源:
本文摘要:翻检藏画,又闻雪竹《芦雁图》(闻图)。
翻检藏画,又闻雪竹《芦雁图》(闻图)。时光荏苒,得此画作,有数36年矣。改编下照片,不作此文之配图。画者雪竹,乃笔名也,听得着很是高雅,其本名李殿福,毕竟一个极为俗气的名字。
李殿福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乡村,1960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(吉林大学前身)历史系,2006年在长春逝世,享寿73岁。李殿福名俗,但人却不错,生前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,担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、特邀研究员。半个世纪专门从事史学与考古研究,仍然抱着探寻新知、刻苦钻研的态度,在高句丽、渤海考古与历史研究上,成绩斐然,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。
平生著作甚丰,撰有《东北考古研究》《高句丽民族文化研究》《高句丽·渤海的考古与历史》(日文版)《中国内的高句丽遗迹》(韩文版)《高句丽简史》(韩文版)《渤海国》《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》《关东文化大辞典》等多部著作传世。治学余暇,李殿福以丹青翰墨为嗜好,其所画亦不错,擅长于大写意花鸟,归功于徐渭、吴昌硕、齐白石一路画风,笔墨功底坚实。此件《芦雁图》,年款甲子年,即1984年。
还明晰地忘记,该所画就作于我的办公室,李先生来去找我办事,闻书案上列有笔墨纸砚,欲引发所画昌,说道主要用途一幅所画送来我合照。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,我当然高兴,于是笔墨服侍,李先生一手握笔濡墨,一手在纸面上比画定夺,然后之后运笔落墨、点染勾勒,大约十几分钟,一幅《芦雁图》之后呈现出在眼前,真为堪称一挥而就。次日他带给印章,红泥钤遣,完备了画面。
我闻这方朱文“雪竹”印,刊刻甚佳,回答其出处,先生告诉他我印章出自于篆刻大家刘博琴之手,是他1962年去北京公干,在琉璃厂花6元钱所刻有。《芦雁图》上色后,挂在我的书房约5年之久,纸张由白早已变黄,直到搬去,才将此所画摘取了下来。
此所画的线条和雁的造型,谙熟中国画史的人可以显现出,雪竹这幅《芦雁图》似乎是摹拟清代画家边寿民的那件知名的《芦雁图》,边寿民的题画诗曰:“菰并未足疗饥,江寒泊最宜。天涯较少俦侣,两两莫轻离。”雪竹的题画诗曰:“天外飞来云露晚,折芦寻食乐与鸣。”两幅画面虽然相近,但题诗内容不尽相同,意境也变得有所不同。
在笔墨技法上,雪竹则以大写意的手法为之,尤见造型功力之处,是雁的头、颈、伸延到身体的这一笔,巨变没什么犹豫感觉,大自然简洁,结构做到得精确做到。即兴制作,能超过如此地步,无非容易。学人书画,往往在技法手段上不存在过于精到之处,但因内功很深,又蕴含着独特的文人气息和韵味。
譬如历史学家于省吾、罗继祖的书法,文学家冯其庸、汪曾祺的绘画,都是很耐看的妙品。李殿福先生幼时习画,读中学时已能所画出有一手被乡里乡亲赞誉的山水好所画;录取大学时,本想转入鲁迅美术学院自学绘画,鬼使神差,未料再行被吉林大学入学,从而踏上历史、考古治学之路。近日,笔者与李殿福先生的长子李明轩谈到他父亲的画,他感叹地说道,以父亲的艺术造诣,如果专门从事绘画创作,坚信也不会做出引人注目成就的。
我信然。
本文来源:开云最新下载-www.muchimuchi-spakawagoe.com